联系电话:0519-88904298
传  真: 0519-88904298
联系人: 顾经理
手  机: 13092569603
Q    Q:497143728
E-mail: 497143728@qq.com
地址: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
干燥设备内容
我国烘干设备如何在外资强大的压力下生存,做到更好的发展
作者:顾志军 | 原创 来源:常州干燥机 | 时间2011年5月10日
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目前共有生产烘干设备的厂点约2万多家,其中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。同时,绝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,近年来,烘干设备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,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。

近年来,国际烘干设备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新一轮扩张,正如火如荼。而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的烘干设备业得到快速增长,年均增速达20%。2010年中国烘干设备行业烘干设备销售额610亿元,比上年增长25%,加上20多亿美元的进口份额,中国烘干设备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。专家预测,“十二五”期间,中国烘干设备业市场份额将达1200亿元。

常州市科达烘干设备

由于外资在中国开店设厂,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便宜的原材料,而核心技术是他们牢牢掌控的秘密。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,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,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陡升,而中资企业却加大了提升档次的难度。外资大量独资进入,对提高我国自身的烘干设备水平无任何帮助。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,再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原材料,竞争优势不言自明,其一直占领的高端烘干设备市场中国企业更加无法进入,也就是说中资企业没有机会提升档次。中资企业最怕的是自身实力尚未增强,外资企业已对中国烘干设备市场完成垄断。

目前,我国烘干设备业规模仅次于日本和美国,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,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。据中国烘干设备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,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、复杂冲压烘干设备和塑料烘干设备、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烘干设备等,仍然大量依靠进口,烘干设备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多亿美元。

 

【全文完】